熱門關鍵詞: 碳纖維手機殼 碳纖維手機套 凱夫拉手機殼 凱芙拉手機殼
1 我國碳纖維發展狀況
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國上海、吉林、遼源、蘭州、太原等聚丙烯腈(PAN)基碳纖維(CF)研制單位,先后完成了碳纖維的小試研究,建成了大同小異的碳纖維中試生產線,產品性能達到中強水平(抗張強度>1764N/mm2,模量>20N/mm2)。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經過近10年的努力,能夠生產高強l型(抗張強度>2450N/mm2,模量>24N/mm2),高強Ⅱ型(抗張強度>2940N/mm2,模量>20N/mm2)。個別廠還能生產石墨纖維(抗張強度>1960N/mm2,模量>30N/mm2)。
由于長期來我國碳纖維均為軍工及尖端技術服務,研制單位有限,只是小批量生產,其單位不會走出去推廣應用,同時碳纖維的售價又很高,從而阻礙了碳纖維在人們生活中的普及。我國碳纖維的工業化初具規模是在1985年,由國家科委出面,吉化公司從英國RK公司引進了一條年生產能力100t的碳纖維生產裝置,并并工投產。但仍然不能滿足需求,發展緩慢。
2 中國臺灣碳纖維發展狀況
20世紀90年代,對于亞洲地區而言,除日本外,我國臺灣省是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的重要生產和使用地區。臺灣有關碳纖維的發展最早始于20世紀70年代初期,逢甲大學開始碳纖維的研究。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Kwang—Nan公司生產制造體育用品,如網球拍、釣魚竿、滑雪橇和自行車部件,因此臺灣具有“碳纖維(CP)運動器材王國”之稱。但臺灣沒有生產碳纖維的能力,直至20世紀80年代末期才擁有從聚丙烯腈的聚合和紡絲到碳纖維的制備這項技術,有能力向當地市場供應碳纖維。也就是說碳纖維自給率越來越大。如臺灣塑膠公司已經可提供碳纖維粗紗和碳纖維預制片的產品,供應給球拍制造廠商和高爾夫俱樂部,并提高用于航天工業的碳纖維的模量。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科技的發展,一直從事碳纖維研究的逢甲大學,于2003年由柯澤豪教授研發出殺菌效果特高的活性碳纖維,殺菌率在99.99%以上。 123,123
3 國外的碳纖維發展狀況
日本是PAN基碳纖維的發源地,是碳纖維生產和應用大國。在20世紀60年代初,伴隨著碳纖維問世的同時,
日本的碳素公司就實現了通用型PAN基碳纖維的工業化生產。因為其起步較早,加上研究的又較深人,因此碳纖維的技術一直遙遙領先。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對超高強度碳纖維、中空碳纖維、氣相生長線型和卷繞纖維及一種用于電池中的高電導碳纖維等新型碳纖維進行研究。現已制得強度達3820MPa,彈性模量230GPa的超高強度碳纖維;尺寸為l~3nm,直徑3~12nm的中空碳纖維,并已實現工業化生產;由東麗公司生產制得的碳纖維織物,其單位質量為l12g/m2,
在碳化工序中,經向和緯向的收縮率都為16%,即具有良好尺寸穩定性可用于生產高電導率織物的碳纖維;東邦公司制成了低微毛碳纖維短絲網及其PAN基(非織造布)原絲和制備,該原絲滿足氧鍵含量10%~17%,纖維長度25~65mm,厚度0.2~4.0mm,織物的單位質量為50~420g/m2,磷含量3×10-7-2.5×10-6,微毛≤1.0mg/g,采用滲碳XRD測定結晶尺寸為1.3~3.5mm。該碳纖維網一般用于隔熱體、隔地和絕緣體上。
本文來自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