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要成材,材要成器”。中科院寧波材料所奠基之時,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路甬祥對其有這樣的寄語。一個事實是,每年科研院所研發出來的新材料成百上千,但真正“成器”的材料卻不足30%。大量的研發結果被束之高閣,或者僅僅轉化為論文。
“應用始終是新材料產業的短板,其木桶效應嚴重妨礙企業的發展和壯大。”浙江省發展和改革研究所的一位研究員表示,“可喜的是,一些龍頭企業正從應用開始破題。”
“領頭羊”邁向高端
釹鐵硼永磁材料是浙江引以為傲的新材料產業。橫店東磁、寧波韻升和海寧天通三家上市公司,就占了全國磁性材料上市公司的四分之一。不過,“浙江省磁性材料的應用領域偏中低檔,量大利薄,價格仍然被國際巨頭死死壓著。”中科院寧波材料研究所磁性材料與先進裝備事業部的博導閆阿儒,直指弊病。
本文來自123
“磁性材料更多的是為新能源產業做配套。比如現在對磁性材料在電動車里的電機應用研究很多,這屬于高端應用,至今還未有很大突破。”閆阿儒稱,技術瓶頸在于國產磁性材料性能無法達到歐美的穩定性標準,耐高溫和抗腐蝕方面也有很大的差距。“這和整個國家的工業水平有關,不過情況正在好轉。”
記者在隨后的調研中也發現,針對目前磁性材料量大利薄的現狀,龍頭企業已開始發力。
橫店東磁和中國計量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在鐵氧體材料的研發上最近獲得了突破,大大提高了東磁在國際磁性材料行業的競爭力。這是東磁集團出資1000萬元與學院建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成果。副院長徐時清認為,大企業才有可能出這樣的大手筆。大企業站得高才會看得遠,對落后的技術水平才會有“切膚之痛”。以前企業一味追求“短平快”,這也是始終繞不開低端市場的重要原因。
內容來自123456
記者了解到,在其他領域的新材料龍頭企業,如富通集團、寧波廣博納米公司,都和科研院所緊密合作,有的企業設立“博士后流動站”,有的科研院所設置企業工程技術中心,共同尋找高端技術的突破口。
“在新材料產業,要有自己的技術創新,而不是從國外吸收技術再創新。”徐時清一再強調,模仿時代已經過去,國內的龍頭企業如果依然“亦步亦趨”,只能不斷被擠壓生存空間,直至出局。
研發應用一手抓
“每年其實都有創新型小企業冒出來,但拿出一個科研成果容易,獲得市場的口碑卻很難。”寧波慈溪市經發局副局長虞展東告訴記者,這些小企業的成果“見光死”非常可惜,原因就在于懂市場、懂應用的人才太少,代價是企業的不斷夭折。“在新材料產業,這一特性尤為明顯,要依據市場變化對材料的特性不斷加以挖掘,而不是成果出來就萬事大吉。”
123,123
研發者和應用者在尋找交叉點。最近,中科院寧波材料所正大力推進讓研究人員在企業長期掛職。院長崔平稱,效果非常好,許多研究人員掛職結束后干脆留在了企業。
除了科研人員,企業老總也是研發應用的多面手。在新材料產業,兼產品研發者和設計者雙職的老總屢見不鮮,寧波大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老總陳成泗就是典型的例子。
陳成泗,一個只有小學學歷的農民,卻打破了國內超強聚乙烯纖維“零”記錄。超強聚乙烯纖維是個“金娃娃”,和碳纖維、芳綸纖維合稱為世界三大高性能纖維,是軍用市場的“寵兒”,防彈背心、頭盔都離不開它,多年來技術一直被西方國家封鎖。
“我有時是研發者,有時是設計者。”老陳告訴記者,產品研發完畢才是第一步,投放市場后,纖維的更新技術不能停,當符合市場需求的新性能被發現后,又要快速設計出相應的產品,“兩者相輔相成。”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老陳正在培養徒弟,打造行業內的“黃埔軍校”。
123456
“希望科研院所和企業能多辦幾個這樣的黃埔軍校。”虞展東稱,既要懂產品性能,又要懂市場需求,還不能錯過產品進入市場的最佳時機,這樣的應用人才太少。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意識到了這條“短腿”,正紛紛尋找契機合作,抱團出擊。
跳出外企包圍圈
“越來越多的國外巨頭瞄準了中國新材料市場的潛力,開始重新調整布局。”記者調研時發現,不少外企專門針對中國市場開發產品,逼得國內企業只好壓低價格,削減利潤以求市場。
而在杭州富陽,一家企業卻跳出了外企的“包圍圈”,成為行業內的老大。
如果不是賽艇行業的人,富陽飛鷹船艇有限公司在很多人眼里只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但如果談起這家公司曾是雅典、北京奧運會指定用艇商,接下來正在趕制倫敦奧運會的新型賽艇,估計就要對它重新認識了。
123456
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中國賽艇研發制造基地”的牌子就要花落富陽飛鷹船艇。它的秘密武器,就是用F16戰斗機上的材料——預浸料作為賽艇的材料。“用碳纖維作賽艇?有,不過我們有更好的!”飛鷹船艇公司副總熊樟法笑瞇瞇地告訴記者,這是中國首家應用預浸料做賽艇的公司,國際上也是屈指可數。
預浸料的好處說不完。它的性能更穩定,可設計性更強,且因其是干式材料,生產過程中沒有污染。“但用預浸料做賽艇要求很高,最起碼工藝要配套。”為此,飛鷹船艇摒棄了好幾個傳統工藝,在前國際賽聯器材委員會主席克勞斯的指導下,終于成功地把戰斗機上的材料給“嫁接”了過去。這一變化,成就了飛鷹船艇從“大”轉“強”。
看賽艇比賽的人都知道,德國是世界頭號強隊。成績好壞與賽艇有著莫大的關系,諸如奧運會這類重要的比賽,世界強隊會不遠萬里帶著最好的賽艇而來。“北京奧運會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制造的力量。德國隊沒有帶本國的賽艇,而是到現場用了我們的賽艇。”熊樟法說,世界上最強的隊都在用中國賽艇,毫無疑問傳遞出一個信息,中國的賽艇,性能已經超過了世界其他造艇強國。
本文來自123
飛鷹船艇公司里,有一塊“國際賽艇制造龍頭企業”的匾額。這是國際賽聯頒發的,也是對飛鷹已居世界第一的賽艇產量、規模和品種作出的肯定。“唯一受限的是預浸料國內沒有原料,需要向美國進口。”熊樟法說,巧婦難做無米之炊,目前美國已經在限制預浸料的出口,“總有一天,中國會有自己的預浸料,甚至是比它更好的造艇材料。”(陳文文、孫云東、趙國青)